11后的女儿对奖励非常有主见,经常被要求购买巴啦啦小魔仙相关产品,从魔法棒、能量收集器、魔法手机到衣服,她统统都想买回家。以至于给笔者造成一种错觉,中国的动漫产业衍生品已经开发得很成功了,但是查询资料后,才发现这个产业才刚刚开始商业化。
媒体报道显示,最近刚刚获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超能陆战队》在内地上映,两天票房逼近1亿元,而同样火爆的还有片中机器人“大白”的衍生品, 为什么美国来的大白火了,中国的电影衍生品却卖不出去?
毫无疑问的是,动漫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领域之一,国家为了培育和发展中国动漫产业,可以说煞费苦心!《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促进与动漫有关的服装、玩具、食品、文具和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延伸动漫产业链,扩大动漫产业的盈利空间和市场规模。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的动漫产业总产值大道1000亿元,其中动漫衍生品的规模达到316亿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的动漫发展还在起步阶段,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近6000家动漫制作机构,自主制作能力超过10部、10000分钟的,只有10多家,绝大部分制作机构的生产数量只能以个位计算,有盈利能力的不超过1%。假如动漫产业完全依靠“扶持”输血而存活的话,整个都会越做越窄,进入发展的“死胡同”。
盘点一下国内在衍生品方面比较成功的品牌:
傲娇的泡芙小姐,五年品牌收入过千万
有五年历史的《泡芙小姐》居然出手机了。4月1日,《泡芙小姐》与艾优尼联合发布做了一款同名手机IUNI iL,这是第一次国内的手机厂牌选择一个虚拟的动漫形象作为手机的代名词,此前,Hello Kitty以及迪斯尼旗下的几大长青品牌曾推出过主题手机。
一部网络动漫,合作过的品牌都是大牌“三星、雀巢、新加坡旅游局、雪佛兰”等,现在又搭上了“智能手机”这趟热潮,面向市场出一款泡芙小姐手机。它是怎么做到的?
2011年4月1日,愚人节,第一部《泡芙小姐》在优酷网首播,每一集由一个独立小故事构成,每集11分钟。身为一名刚刚工作没几年的都市小白领,笔者也曾追过一阵子《泡芙小姐》,被她略带忧伤的旁白和独立自主的个性所打动,虽然多年以后,笔者略觉得某些集里女性形象过于“作”,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傲娇的泡芙小姐在商业市场上的成功。
从内容的角度来说,《泡芙小姐》用美剧的制作和播出模式,拍摄、制作、播出和营销等各个环节同步进行,并根据网友的反馈实时调整剧情。《泡芙小姐》的定位是一个聪明、不羁、喜欢冒险的双子座女生、自由写作者,养了一只黑猫,有三个闺蜜,泡芙小姐的关键词是“孤独”、“独立”和“自由”,分别对应了都市单身女青年的最大三个特质,贴近都市生活状态,每个人都能在她身上找到情感的共鸣。
目前,《泡芙小姐》的微博粉丝超过54万,其微电影、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迷你剧和第五季在优酷平台上的播放量分别约为:1043万、7388万、4151万、3681万、3899万、7731万、6584万,共计约3.477亿次播放量。
5年来,“泡芙”的商业合作伙伴可以拉出一个长长的单子,而在今年的6月,第六季《泡芙小姐》也即将回归,打破了此前每一集都是一个独立故事的传统。在皮三的计划中,《泡芙小姐》不仅要成为9季、共计108集的中国最长系列网络动漫,还要通过全产业链运营成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知名动漫品牌。目前,泡芙的创作团队已经达到百人规模,正在真正制作一个不依赖外界而纯粹原创的作品。
优酷土豆集团副总裁卢梵溪说:“优酷为《泡芙小姐》打造了全产业链的发展计划,包括剧场版大电影、真人电视剧、图书出版、杂志专栏、衍生品、话剧、舞台剧、音像、移动音乐发行等多端运营。”
除了常规的“硬广投放 产品植入”,《泡芙小姐》在商业化运营上实现了一大突破——品牌授权。资料显示,《泡芙小姐》目前共有6款授权,最早授权的西树工坊采用了保底加分成的授权方式,与膜法氏、小熊电器及华联商场的合作则都是直接授权,5年来,泡芙的品牌授权收入达到近千万元。
衍生品方面,《泡芙小姐》也先后推出了包括绘本图书等在内的40余款人气衍生品,其在天猫旗舰店的销售额位居国内动漫品牌的前三列,登陆进去,发现产品五花八门,有移动充电器、雨衣、面膜、手机壳、钥匙扣挂件、T恤、U盘、沙漏计时器等等。而在2014年,泡芙小姐同名的面膜还得到了徐峥、李少红、田原等名人的推荐。
可以说,以“泡芙小姐”品牌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正在形成。
超2亿粉丝的《巴啦啦小魔仙》
被券商誉为“中国女孩第一品牌”的“巴啦啦小魔仙”《巴啦啦小魔仙》是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重点打造的品牌,讲述了魔仙堡与人间界之间的奇幻故事,是一部针对3—12岁女孩的影视作品,有动漫版和真人版,2013年还上映了大电影,目前已形成电视剧、卡通片、图书出版、玩具衍生品、舞台剧、以及主题乐园等系列产品。
数据显示,《巴啦啦小魔仙》已拥有超2亿粉丝群体,而正是这样一部在成年投资者眼中显得幼稚的作品,为上市公司带来了巨大利润。2012年,相关系列玩具的销售额约达到8000万元。2013年3月,大电影上映,电影的制作成本约1000万元,联合宣传费用则约2000万元,票房收入超5100万元。大电影上映之时,奥飞动漫内容与形象事业部总经理谢坤泽对媒体透露,“巴啦啦小魔仙”的销售金额已经超过4亿元,且继续呈现几何数字爆发增长。
资料显示,奥飞动漫创立于1993年,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动漫及娱乐文化产业集团之一,2009年9月10日,奥飞动漫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股票代码:002292)。3月31日,该公司发布2015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现实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35% - 65%,盈利:6729.17 万元–8224.54 万元。公司2015 年第一季度业绩同比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公司的玩具销售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并购的游戏业务公司收入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屡刷票房纪录的《熊出没》
在2015年的电影贺岁档竞争中,国产动画片《熊出没2》以2.91亿的好成绩,再次超过第一部《熊出没》2.47亿的票房,也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
资料显示,《熊出没》由华强数字动漫有限公司出品的104集动画片,该片用夸张的卡通手法讲述森林保护者熊兄弟与破坏森林、采伐原木、并占领土地开发创业实验田的光头强之间上演的一幕幕搞笑对决。
深圳华强数字动漫有限公司是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旗下的一家从事原创动画设计、动画影片制作的专业公司。公司以自有知识产权的旅游产品为开发背景,以2D、3D、手偶系列剧、卡通形象设计、卡通娱乐节目为主要开发内容。
据了解,《熊出没》系列大电影的开发才刚刚开始,目前为止,电视版《熊出没》一共推出390集,大电影才两部。华强有自己的文化产业链和自己的文化衍生品公司,其中包括特种电影和主题公园等,《熊出没》的衍生品开发也在同步进行着,目前《熊出没》已经在主题公园中设有自己的专区,还有专门开发成特种电影的项目在运作。
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副总裁尚琳琳说:“《熊出没》目前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空间,包括更多的形象和更多的场景,《熊出没》从2012年才诞生,到现在也只有3年的时间,国际上的很多动画形象像海绵宝宝和机器猫,都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了,但它们都还会有很多作品持续推出。”
根据《北京晚报》的报道,目前,《熊出没》的品牌授权覆盖有20多类的产品,其中包括玩具、文具、服装、鞋帽、食品、饮料、电子产品、图书、影像等,甚至连授权行业很少涉及的建筑材料都有涉及,这些衍生品的授权收入超过了所有《熊出没》收入的半数。
赚钱的经典品牌:喜羊羊
“喜羊羊”就是中国动漫品牌赚钱的典型代表!
《喜羊羊和灰太狼》由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自2005年6月推出后,陆续在全国近50家电视台热播,包括在中国的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广州、福州等城市。《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最高收视率达17.3%,大大超过了同时段播出的境外动画片。除了推出了500多集电视片外,2009年起,片方每年春节档都推出一部大电影,2009《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更是首个周末票房就突破3000万元大关,几乎可与《功夫熊猫》相媲美,并最终创下9000万元的票房总收入的惊人佳绩。统计数据显示,前六部“喜羊羊”系列电影累积票房7.56亿,不过到了2015年,《喜羊羊》系列电影有减弱之势,第七部《喜羊羊》大电影在今年1月30日公映,最终只收获了6400多万的票房,远远不及《熊出没》。
2011年香港动漫巨头以10亿港币的价格拿下了这部动画作品的衍生品开发权。目前,“喜羊羊”同名漫画发行量已经超过了500万册,经过授权的“喜羊羊”衍生产品已经超过了100种,涵盖了玩具、食品、服饰、游戏、文具等多个大类。根据公开数据,《喜羊羊》带来的收入中,播出版权收益仅占30%,其余70%来自衍生产品的形象授权等。2012年,迪士尼又以1亿港币的价格获得了它的海外发行版权,并成为其在中国的产品授权总代理。
再来看看国际上的一些数据:
美国(动漫产品和衍生产品产值):高达50多亿美元;
日本(动漫年营业额)超过90亿美元;
“后起之秀”韩国(动漫产品的产量):占全球份额的30%,产值仅次于美、日,动漫业成为韩国国民经济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在美国,迪士尼动画电影《狮子王》前期投资仅4500万美元(约2.79亿元人民币),收获票房7.8亿美元(约48亿元人民币),衍生品收入更高达20亿 美元(约124亿元人民币)。在日本,东映动画动漫年投入45亿日元,产出260亿日元,其中将近85%都来自衍生品开发,播出收益只有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