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动画虽然题材各异,角色性格也是千差万别,但是主旨却没有丝毫改变过,关键词可以总结为:友谊、家人、醒悟、勇敢、正义、拯救世界。这些年,入侵大屏幕的美国动画片络绎不绝,更显国产动画片局面凄凉,惹人不免怀念老国产动画片中那些层出不迭的经典。
老国产动画片:余韵耐人寻味
最近影院正在热映的梦工厂动画电影《疯狂外星人》,集结了上面所说的所有关键词。最后大结局当然是让宇宙充满爱。梦工厂的“造梦”手法已经被观众们熟知,在卡通形象的塑造方面它也一直不输给迪士尼和皮克斯等美国动画片巨头。这回,主角“波波星人”那头上两坨犄角,胖胖的如八爪鱼般的小样子,又将载入史册了。
动画片不仅仅属于小朋友,大人也都有一颗童心。每每从电影院看完精彩的好莱坞动画片,走出黑暗的走廊的时候,扼腕叹息的不是动画片中的感人情节,而是作为一个八零末或者“泛九零后”心中念念不忘的那些老国产动画片。上世纪80-90年代,那是国产动画片里程碑的年代,仅仅上海电影制片厂就有横行世界动画影坛的趋势。题材上和技法上的丰富让当时的大小观众都目不暇接,水墨风格的《小蝌蚪找妈妈》;取材于民间故事,造型借鉴古典年画和戏曲形象的《哪吒闹海》《天书奇谭》;剪纸动画《金刚葫芦娃》《人参娃娃》;属于偶人片的《阿凡提的故事》《大盗贼》;随便拿出一部扔在国际影展上,都拿得出手。特别像《哪吒闹海》和《天书奇谭》这样的传统题材,国画材料的大面积运用,大背景的灰色国画与人物身上漂亮的图案饱和颜色形成和谐的对比。画面的每一个元素,亭台楼阁、山涧细水,都表现得十分民族化,突出了中国特有的文化氛围。
好莱坞的立体彩色小人如同一个模具里生产出来的一样,而老国产动画片里的画面却让人永不生厌。且镜头的运用比较简单,基本上采用一种固定的摄影运动方式,突出对场景的介绍,保持了摄影机一种平稳的状态。恰如戏剧、曲艺等中国传统的其他艺术形式,所有的意象都在一个情境里,而意蕴却往往寄托深远,或者戏谑机警,就像阿凡提对付巴依老爷,永远那么淡定从容,生来就是个倔脾气。
过去老国产动画片的余韵越是耐人寻味,眼下国产动画片的状况就越显凄凉。且不说孩子们从3岁到13岁一直在看《喜羊羊与灰太狼》,那些《大耳朵图图》、《猪猪侠》《熊出没》之类,粗糙的画面、“借鉴”来的故事情节、低俗的审美情趣,甚至不时流露出来的庸俗社会价值,让人目不忍视。而孩子们看着这样的动画片,也让人心生暗淡。
新国产动画片:没有高屋何处建瓴
上个月,原上海美影厂导演、动画家马克宣因肺癌逝世,享年76岁。马先生被业界称为“最后一个水墨动画大师”,他的离世,让人不禁重新拾忆起国产动画的辉煌历史。原来我们也曾经有凤来仪,《天书奇谭》的诞生,不就离不开当时好莱坞动画制作人来华取经的一段插曲吗?旧时光的怀旧还没有掀起潮头,前不久在北京举办的一场国产动漫展却已经大煞风景,严重扭曲变形的“葫芦娃”模型,像演员王祖蓝的恶搞那样突兀生涩,没吸收老动画的一鳞一爪,却任性妄为地“糟蹋”经典。
对于为何国产动画片的制作水平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泻千里,众说纷纭。过去制作模式的崩塌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更容易被忽视的确是动画制作的灵魂,也就是情怀。
比起电影或者电视剧等其他影像艺术,动画片的尴尬类似于曲艺界的相声,可以辅助的条件非常有限,更没有影视圈流行的“卡司”(明星阵容)来保驾护航。动画片讲究“空中取物、就地画锅”,因此,导演和编剧的审美情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本身不是具有童趣和思想的人,绘画功底或者制作工艺再强,也是“美则美矣,毫无灵魂”,更何况技术层面上,国产动画片也是处在“于传统继承有限,于奇技学习不足”的尴尬状态。
如马克宣先生那样的老一代国产动画片制作者,他们往往具备极高的人文素养,对民间传统故事、古代典籍甚至传统美术技法都颇有造诣,因此下笔有神。艺术作品如果能达到开阔的境界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创作它的艺术家本来也是开阔之人。以《天书奇谭》为例,在故事最后,蛋生与狐狸精斗法的那一幕中,龙虎的形象设计运用了中国民间年画的形象以及黑、黄、红色彩的使用,充分表现出龙虎相争的白热化场面。动作大方连贯,虎吃龙,龙缠虎,虎吐火,龙吐水,相争相抗,引人入胜。试问现在的动画片制作者可有此种对传统民间美术的深挚情怀?
也许情怀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那冷冰冰的数字则无情地告诉我们,市场也是“不余欺也”。总投资人民币5500万元的《魁拔》,总票房350万元;3D动画片《兔侠传奇》总投资1.2亿,总票房1620万元;《藏獒多吉》总投资6000多万,总票房只有135万。人们不仅仅听到了投资人的哭声,也听见了自己内心升起的一层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