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大圣归来》的热映与业内对于今后国产动漫如何发展的讨论,近日,在由文化部、财政部主办,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承办的“2015年文化部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培训”(视觉传达类、动漫设计类)期间,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李剑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的动画电影造价大概都是两、三千万,中国动画很多都是赔的。以后要做动画电影,上亿票房将是一个成功的基本标准。只有票房过亿,才有可能算得上良性化的进展”。
李剑平谈到,《大圣归来》为什么成功,电影中孙悟空的年龄定位是20多岁,它吸引的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所以最后成功了。那么,中国动画低幼到底该不该?动漫要想取得成功,年龄定位该怎么定?“如果定位观众是儿童的话,那么上亿票房肯定比较困难。但成人化定位也不一定会取得过亿票房,关键还是要在题材和定位上找到一个平衡点,同时创作团队对于市场也应该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之前的一些片子不是没有选对,就是没有做好。好好做一个东西,一定有人认得”。
期间,李剑平告诉记者。“自从中国动画参与到电影市场之后,大家已经不在把它当成动画片来看,而是按照电影的观看方式来看,这对于创作这来说应该很受鼓舞。‘动画’对于‘电影’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是么时候取得这样的成绩,达到这样的标准,很值得我们思考”。
据了解,中国的动漫市场需求是相当大的,上千亿元的市场空间截至目前为止依旧可以看做尚未完全开拓的蓝海,就如何真正打开动漫消费市场,李剑平坦言,“最重要的是大家要有信心。现在大家都不看国产动漫,这样就很难。一个好的作品出来,比如说《大圣归来》,它就会有一个很好的带动作用。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做好,一定要‘内容为王’,其次你的故事要简单”。
就动漫创作的艺术性而言,李剑平表示,“动漫艺术是工业化社会的文化产品,与其它艺术门类相比,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与生俱来具有大众性特点”。对于业内普遍反映的毕业大学生多以艺术创作为导向,而缺乏商业性的思考这一现状时,“大学本身不是职业技能培训,如果没有艺术性教育的熏陶,那么它的教育本身就是失败的。大学课程的设定,原则上是基于艺术性的培养。只有具备了这样一个艺术基础,才能真正做出好东西。商业电影同样可以有艺术性,艺术性和商业性本身其实并不矛盾。一个具有高票房的电影,背后其实是艺术追求和观众偏好之间的一个平衡。高校是一个培养文化的场所,而并不是直接培养出市场适用性的人才。大学生毕业之后,一定要接受再锻炼,再学习,才会知道自己的作品到底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然后再做调整”。
对于中国动漫的现状,李剑平提到,中国动漫发展,需要首先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市场问题,要有足够的消费去支撑动漫企业去生产好产品;二是企业生产能力,需要有足够的技术、人力、资金去生产优质的作品;三是政策问题,要有适合市场化多元的政策支持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最后,被问及如何看待此前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与北京市文化局联合发布《北京市艺术系列(动漫游戏)专业技术资格评价试行办法》时,李剑平表示,“现在国内动漫公司招人还没有达到那种规范,很多公司招人还是比较松散的,社会认不认同关键在于大家对这个评选是否重视”,至于该试行办法是否真的有效,意义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