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近一段时间频繁曝出动画延期的消息,很多漫画单行本以及BD销量纷纷暴死,一股“业界要玩”的气息弥漫开来。难道说,日本的动漫产业果真如此吗?近日,日本华纳家庭娱乐的川濑浩平制作人(同时也是业界动画《白箱》等的制片人)在广播上发表了他的意见。
他在广播中,分析了日本动漫行业的现状,以及主要盈利方式,乃至预测市场的行情走向。希望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目标能够放眼世界,并以中国、印度市场为优先发展。
川濑浩平描述动画业界目前的情况:
由于Netflix(一家在线影片租赁提供商)等厂商为了增加客人,于是对日本现在的动画制作进行出资。因此现在一时之间动画的数量大幅度提升(现在每一季新番的数量较以前的确增加了不少),然而这也只是一时的繁荣表象,最终动画数量必然会减少。
回首2015年,应该是动画制作资金回收的转换期,差不多要从BD销售转型了。
此后,动画的数量的确在增多,主要是海外比较喜欢的SF要素作品,以及面向国内的作品走向两极分化。
最近制作委员会的出资方式在改变,原作方的出资比例增加。
制作公司通过销售BD回本的方式也在走向终焉,圆盘的活动票捆绑销售方法也进入了饱和状态。圆盘现在已经买不出去了,不过捆绑在漫画或者轻小说上的OAD倒是卖得很好。
国王唱片的大月俊伦等以前构建的制作委员会制度,因为圆盘回本的商业模式已经与世间走向偏离,差不多也到了极限了。
动画的黎明期、从OVA开始派生的制作委员会期都已经过去,2016年已经进入第三的变革期,从数据上就能看出动漫业界的状态。
十年前动画圆盘的市场为700亿日元(大约42亿人民币),2016年的圆盘市场已经跌落到了600亿日元(大约36亿人民币);另一方面,动画的配信市场(在网上购买,网上看动画的市场)从2015年的400亿日元(大约24亿人民币)增加到2016年的500亿日元(大约30亿人民币)。按照这种节奏,2016年、2017年的动画圆盘市场和动画配信市场完全可能形成逆转。
BD市场在走向终结,那么动画委员会的出路在哪里已经非常明显。配信市场增强的原因是现在比起以前,配信市场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延迟,已经可以向整个世界轻松地销售动漫内容。因此,整个世界的死宅数量都在持续增长,动画的消费体扩张到整个世界。所以不要将眼光局限于日本国内的圆盘市场,虽然以前也有外国人买圆盘,但是那也是极少数。
川濑浩平特别指出,放眼世界应该先看中国。中国的配信市场非常巨大,虽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但是那样也会有无法想象的大量资金流动。中国以外的下一个市场本应该向印度市场进发,然而因为语言的繁琐,本地化的屏障很厚。十年前的资金回收手段除了圆盘以外就没有了,但是放眼现在,不局限于动画,依旧靠圆盘商业的国家只有日本和德国。希望接下来是BD、配信、剧场等能够更加分散回收本钱,复杂多变的一年。